中国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上海世博中心(红厅)、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世纪大会堂、贵州省人民大会堂、江苏省广电中心和安徽省广电中心大型电视演播剧场等不同类型的舞台灯光工程的典型案例。
被称为“中国第—艺术殿堂”的中国国家大剧院是中国政府面向21世纪投资兴建的一座现代化的大型表演艺术殿堂。国家大剧院承载着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传播和展示的重任,因此,人们对国家大剧院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中国国家大剧院总占地面积118900m2,总建筑面积约165000m2,其中主体建筑105000m2,地下附属设施60000m2。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和包容在壳体内的三幢建筑——2398席(含站席)的歌剧院、2019席(含站席)的音乐厅、1035席(含站席)的戏剧院组成,它们由道路区分开,彼此以悬空走道相连。
国家大剧院建筑屋面呈半椭圆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以一颗献给新世纪超越想象的“湖中明珠”的奇异姿态出现,
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m,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m,建筑物高度为46.285m,基础埋深的最深部分达到-32.5m。
椭球形屋面主要采用钛金属板饰面,中部前后两侧为两个渐开式玻璃幕墙。在壳体上面,安装有506盏“蘑菇灯”,“蘑菇灯”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放射点点光芒。
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湖水深为40cm,湖面面积达35500m2,整个建筑漂浮于人造水面之上。人工湖水池分为22格,分格设计既便于检修,又能够节约用水,还有利于安全。每一格相对独立,但外观上保持了整体一致性。为了保证水池里的水“冬天不结冰,夏天不长藻”,采用了一套称作“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控制”的水循环系统。
国家大剧院高46.68m,比人民大会堂略低3.32m。但其实际总高度要比人民大会堂高很多,因为国家大剧院60%的建筑在地下,其地下的高度有10层楼那么高。
1.歌剧院
歌剧院是国家大剧院内最宏伟的建筑,以华丽辉煌的金色为主色调。歌剧院主要上演歌剧、舞剧、芭蕾舞及大型文艺演出。观众厅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三层,观众席2398席(含站席),歌剧院舞台采用“品”字形舞台形式,由一个主台、两个侧台和一个后台构成,舞台具备推、拉、升、隆、转五大功能,可迅速地切换布景。其中,主舞台有6个升降台,既可整体升降又可分别单独升降。舞台的左、右侧台各有6台可以横向移动的车台,通过主舞台升降台互换位置,可以迁换场景。后舞台下方距地面15m处,储存有一个芭蕾舞台台板,主舞台升降台下降后,芭蕾舞台可移动到主舞台台面上,用于芭蕾舞演出。
舞台台面用的是俄勒冈木,并用三层结构来增加弹性,保护了芭蕾舞演员的足尖。这也是国内面积最大的无缝隙专用芭蕾舞台板,台面可倾斜至5.7°。由于穹顶高度的限制,舞台和部分观众席位于地下。舞台上方栅顶高度为32m。吊杆、灯光桥、灯光渡桥通过钢丝绳悬挂
在空中61道电动吊杆,78台轨道单点吊机,24台自由单点吊机,灯光桥、灯光渡桥、灯光吊架将1588盏用于演出的灯具和顶棚结构良好的结合,安装在歌剧院舞台的上方,灯光装置反应灵敏,可以在几秒钟内变换灯光所需工位。舞台顶部还设置了60多道吊杆和幕布,可以满足不同的演出场景需求。
乐池面积为120m2,可容纳90人的三管编制乐队,也可升至观众席水平位置变成观众席。在乐池中,还特别为指挥设计了专用升降台,指挥可以以这种特别的方式出场、谢幕。
歌剧院在墙面上安装了弧形的金属网,声音可以透过去,而金属网后面的墙是多边形,这样视觉和听觉空间的设计达到了高度的协调性,实现了建筑声学和剧场美学的完美结合,其混响时间为1.6s,符合歌剧及舞剧等的演出要求。
歌剧院设有6个单人化妆套间,6个双人化妆间,18个中型化妆间,2个乐队指挥休息套间,6个乐队用大型化妆间,8间练习琴房。